兰州市im体育 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兰州市im体育 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Generator
兰州市im体育 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im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客户统一服务热线

0998-647502666
14413148307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化学干货II高一下期中考点温习

本文摘要:必修一一、硅及其化合物 Si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获得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1、单质硅(Si):(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玄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生动,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映。

im体育 官网

必修一一、硅及其化合物 Si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常见的是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获得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1、单质硅(Si):(1)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玄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化学性质不生动,只能跟F2、HF和NaOH溶液反映。Si+2F2=SiF4 Si+4HF=SiF4↑+2H2↑ Si+2NaOH+H2O=Na2SiO3+2H2↑②在高温条件下,单质硅能与O2和Cl2等非金属单质反映。

(3)用途:太阳能电池、盘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质料等。(4)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SiO2+2C=Si(粗)+2CO↑ Si(粗)+2Cl2=SiCl4 SiCl4+2H2=Si(纯)+4HCl2、二氧化硅(SiO2):(1)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生动,不与水、酸反映(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氟酸反映,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映:①与强碱反映: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制止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②与氢氟酸反映[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使用此反映,氢氟酸能镌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映:SiO2+CaOCaSiO3(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水晶镜片、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修建质料等。3、硅酸(H2SiO3):(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其酸酐为SiO2,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映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Na2SiO3+2HCl=2NaCl+H2SiO3↓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H2CO3)(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许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料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物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力庞大,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现:生动金属氧化物→较生动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设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设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设置系数。硅酸钠:Na2SiO3 Na2O·SiO2 硅酸钙:CaSiO3 Ca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O3不能写成 K2O· 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二、氯及其化合物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族,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映中很容易获得1个电子形成Cl-,化学性质生动,在自然界中没游离态的氯,氯只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氯化物和氯酸盐)。

1、氯气(Cl2):(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成液氯,易溶于水。(氯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饱和食盐水;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很是生动,很容易获得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映。①与金属反映(将金属氧化成最高正价)Na+Cl2===点燃2NaCl Cu+Cl2===点燃CuCl22Fe+3Cl2===点燃2FeCl3(氯气与金属铁反映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思考:怎样制备FeCl2?Fe+2HCl=FeCl2+H2↑,铁跟盐酸反映生成FeCl2,而铁跟氯气反映生成FeCl3,这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②与非金属反映Cl2+H2 ===点燃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平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将H2和Cl2混淆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燃烧:所有发光发烧的猛烈化学反映都叫做燃烧,纷歧定要有氧气到场。③Cl2与水反映Cl2+H2O=HCl+HClO 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将氯气溶于水获得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多种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OH—(少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的)。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身分,实验室常用氯水取代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与KI,KBr、FeCl2、SO2、Na2SO3等物质反映。(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思量HClO,HClO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行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等反映。(4)不稳定性:HClO不稳定光照易剖析。,因此久置氯水(浅黄绿色)会酿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映: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 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会变质。

④Cl2与碱液反映:与NaOH反映: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H2O)与Ca(OH)2溶液反映: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此反映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身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身分为Ca(ClO)2。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发生反映2NaClO+CO2+H2O==Na2CO3+2HClO;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映Cl2+H2O=HCl+HClO。漂白粉久置空气会失效(涉及两个反映):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2、Cl-的磨练:原理:凭据Cl-与Ag+反映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磨练Cl-存在。方法:先加稀硝酸酸化溶液(清除CO32-滋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三、硫及其化合物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生动,容易获得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联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2、硫单质: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3、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2)SO2的制备:S+O2 ===点燃 SO2或Na2SO3+H2SO4=Na2SO4+SO2↑+H2O(3)化学性质:①SO2能与水反映SO2+H2O=(可逆)H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映为可逆反映。

可逆反映界说: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偏向同时举行的反映。(关键词:相同条件下)②SO2为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可与碱反映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映: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2OH-=SO32-+H2O)SO2(过量)+NaOH=NaHSO3(SO2+OH-=HSO3-)b、与Ca(OH)2溶液反映:SO2(少量)+Ca(OH)2=CaSO3↓(白色)+H2O2SO2(过量)+Ca(OH)2=Ca(HSO3) 2 (可溶)对比CO2与碱反映: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判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污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映。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催化剂:粉尘、五氧化二钒)SO2+Cl2+2H2O=H2SO4+2HCl(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淆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削弱。

)④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 ⑤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回复来的颜色。用此可以磨练SO2的存在。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4、硫酸(H2SO4)(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要规范操作:注酸入水且不停搅拌)。

质量分数为98%(或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2、O2、SO2、CO2等气体,但不行以用来干燥NH3、H2S、HBr、HI、C2H4五种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水分子中H和O原子个数比2︰1脱水,炭化变黑。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映,也能与非金属反映。a. 与大多数金属反映(如铜):2H2SO4 (浓)+Cu===△CuSO4+2H2O+SO2 ↑(此反映浓硫酸体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b. 与非金属反映(如C反映):2H2SO4(浓)+C===△CO2 ↑+2H2O+SO2 ↑(此反映浓硫酸体现出强氧化性 )注意: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许多金属能与它反映,但在常温下,铝和铁遇浓硫酸时,因外貌被浓硫酸氧化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映。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

铝和铁也能被浓硝酸钝化,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3)硫酸的用途:干燥剂、化肥、炸药、蓄电池、农药、医药等。四、氮及其化合物1、氮的氧化物:NO2和NON2+O2 ========高温或放电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 2NO+O2 == 2NO2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卵白联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不溶于水。

是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映:3NO2+H2O=2HNO3+NO,此反映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以上三个反映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映。2、硝酸(HNO3):(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

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后褪色(浓硝酸的强氧化性)。用此实验可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发生NO2,稀硝酸发生NO,如: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映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映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映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映:当溶液中有H+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在酸性条件下NO3-与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Fe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映而不能大量共存。

(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生成是因发生复剖析反映而不能大量共存。) 3、氨气(NH3)(1)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可做红色喷泉实验)。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

(2)氨气的化学性质:a. 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剖析: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比水小,而且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盘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氨水中的微粒:H2O、NH3、NH3·H2O、NH4+、OH—、H+(少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使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漂亮的“喷泉”。喷泉实验乐成的关键:(1)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l、HBr、HI、NO2用水吸收,CO2、SO2,Cl2、H2S等用NaOH溶液吸收等。(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烧瓶内的气体纯度要大。b. 氨气可以与酸反映生成盐:①NH3+HCl=NH4Cl ②NH3+HNO3=NH4NO3 ③ 2NH3+H2SO4=(NH4)2SO4因NH3溶于水呈碱性,所以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磨练氨气的存在,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也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有大量白烟生成,可以证明有NH3存在。(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铵盐与碱共热发生氨气②装置特点:固+固气体,与制O2相同。③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④验满: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H3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b. 蘸浓盐酸的玻璃棒(发生白烟)⑤干燥:用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淆物)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不能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映生成CaCl2·8NH3。P2O5、浓硫酸均能与NH3反映,生成相应的盐。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⑥吸收:在试管口塞有一团湿的棉花其作用有两个:一是减小氨气与空气的对流,利便收集氨气;二是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4)氨气的用途:液氨易挥发,汽化历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得周围情况温度降低,因此,液氨可以作制冷剂。4、铵盐铵盐均易溶于水,且都为白色晶体(许多化肥都是铵盐)。(1)受热易剖析,放出氨气:(2)干燥的铵盐能与碱固体混淆加热反映生成氨气,使用这个性质可以制备氨气:(3)NH4+的磨练:样品加碱混淆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物质会有NH4+。

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 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纪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凌驾8个(K层为最外层不凌驾2个),次外层不凌驾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凌驾32个。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差别的同一元素的差别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纪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一定效果。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纪律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3、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映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映(强制弱)Fe+CuSO4=FeSO4+Cu。(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映;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映(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同周期比力:同主族比力:比力粒子(包罗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力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力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四、化学键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力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身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2.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现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现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差别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现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现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 ](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 化学反映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映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映时,断开反映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映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映在发生历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映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巨细。E反映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映。E反映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映。

2、常见的放热反映和吸热反映常见的放热反映: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映。③金属与酸反映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映(特殊:是吸热反映)。常见的吸热反映: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映如:②铵盐和碱的反映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③大多数剖析反映如KClO3、KMnO4、CaCO3的剖析等。3、能源的分类:【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映是放热反映,大多数剖析反映是吸热反映,放热反映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映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差池。如C+O2=CO2的反映是放热反映,但需要加热,只是反映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映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映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映是吸热反映,但反映并不需要加热。

二、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2、原电池原理(1)观点: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2)原电池的事情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映(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电极为导体且生动性差别;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毗连或直接接触);③两个相互毗连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组成闭合回路。(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映:负极:较生动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映电极反映式:较生动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淘汰正极:较不生动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映电极反映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南北极的质料:较生动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生动,不能作电极);较不生动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凭据电流偏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凭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偏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凭据原电池中的反映类型: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映,现象通常是电极自己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映,现象是常陪同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映的书写方法:①原电池反映所依托的化学反映原理是氧化还原反映,负极反映是氧化反映,正极反映是还原反映。因此书写电极反映的方法归纳如下:写出总反映方程式;把总反映凭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映、还原反映;氧化反映在负极发生,还原反映在正极发生,反映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到场反映。

②原电池的总反映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映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速化学反映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力金属运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3、化学电源基本类型:①干电池:生动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②充电电池:南北极都到场反映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③燃料电池:两电极质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自己不发生反映,而是由引入到南北极上的物质发生反映,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三、化学反映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映的速率(1)观点:化学反映速率通常用单元时间内反映物浓度的淘汰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现。盘算公式:①单元:mol/(L·s)或mol/(L·min)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盘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现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④重要纪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映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到场反映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议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②催化剂:一般加速反映速率(正催化剂)③浓度:增加C反映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到场的反映)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外貌积(颗粒巨细)、反映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映速率。2、化学反映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映举行到正向反映速率与逆向反映速率相等时,反映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到达外貌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映所能到达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映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映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映偏向举行的反映叫做可逆反映。通常把由反映物向生成物举行的反映叫做正反映。而由生成物向反映物举行的反映叫做逆反映。

在任何可逆反映中,正方应举行的同时,逆反映也在举行。可逆反映不能举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映无论举行到何种水平,任何物质(反映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行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工具是可逆反映。②动:动态平衡,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映仍在不停举行。③等:到达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映速率相等,但不即是0。

即v正=v逆≠0。④定:到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稳定,各组成身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设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①VA(正偏向)=VA(逆偏向)或nA(消耗)=nA(生成)(差别偏向同一物质比力)②各组分浓度保持稳定或百分含量稳定③借助颜色稳定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稳定(前提:反映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映适用,即如对于反映。


本文关键词:化学,干货,高一下,高,一下,im体育 官网,期中,考点,温习

本文来源:im体育 官网-www.55cfw.com

Copyright © 2007-2022 www.55cfw.com. im体育 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案:ICP备23442714号-1